媒体中心

创新康养服务新模式 构建健康产业新格局

创新康养服务新模式 构建健康产业新格局

时间:2021-08-1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必将成为中国健康产业发展的转折点,给医疗健康产业带来无限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陕西是科技大省,又是医药大省,具有中医药资源、中医药文化、医药科研和中医药产业发展突出等众多优势,实施大健康战略大有作为。陕西如何抓住机遇,从产业链、空间链、创新链、政策链等维度努力探索健康产业的新路径、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构建“大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在此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弥补大健康产业短板 补链强链夯实基础
一是以消费群体全年龄段认知大市场,牢固树立康养是全生命周期的养生,是全方位全年龄段的健康事业,是全民大健康产业这一理念;二是以三次产业全产业链构建产业大格局,促进康养与健康农业、健康工业、健康教育、健康服务、文旅服务、生态居住等多种业态不断融合,形成城乡融合、文旅融合、医养结合、康养结合的大健康产业格局;三是以产业闭环一体化思维配置资源,构建防、治、养全产业链。要从大健康产业是政府公益性与市场开发型兼容的产业的高度出发,在政府层面有效整合优质保险资源、医院资源、社会资源,找到有效的资金、资源、技术、渠道互通互联的方式,实行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险一体化管理,改变产业链分散状况。四是以系统思维调动产业主体,用系统思维和系统工程观念,把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和社区等资源链接起来,形成康养项目的优势。特别是要把社区居家作为重要的健康养老养生阵地,把康养专业机构作为重要抓手,把科研院所作为康养产业发展的支撑,打造社区+机构+院所模式,使社区成为全龄化康居、全方位服务、全产业共生的现代化新型康养社区。
       精心做好产业布局 打造宜居宜游之地
       陕西生态环境适宜,海拔应适中,处在负氧离子富集层,加之山川起伏、河谷纵横,山地、盆地、丘陵、峡谷等特征多样的地形地貌周边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天然的“洗眼、清肺、养生”的绝佳胜地;其次气候宜人宜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适宜,年降水量丰沛。这些不可复制的山水资源、温泉资源、森林资源、中药资源、气候资源、旅游资源以及乡村田园等自然资源,本身就有得天独厚的康养价值,是康养项目选择布局的首选条件。我们要从全社会全年龄段人群的养生需要出发,从市场需求出发,发挥这些核心资源优势,治理于开发建设风格不同的康养旅游项目。项目布局要根据气候适宜、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等标准,最好选在重点城市群周边一小时生活圈、大城市2—3小时生活圈内为好,为康养旅游项目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服务条件。要围绕这一原则,开发建设运营导向、需求导向、效益导向并重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形态,构建养生养老并举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格局。
       丰富大健康产业内涵 建设康养综合体
       要充分认识到,康养产业不是地产项目, 而是集养老、养生、医疗、文化、住宿、旅居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不同类型服务的康养产业业态,是一个十分完善的生态系统。也要充分认识到,康养产业是全龄养生而不局限于老龄养老,它的目标是以全生命周期为主线,营建成具有康养功能的全龄混合社区、成长型活力社区。具体讲,康养旅游项目应满足人们对生态、膳食、文化、体育、疗养、度假、旅居全方位的需求,打造集康养文化体验、康养教育、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于一体的综合度假区,成为包含全产业链、全年龄段、全服务区的康养旅居大健康综合体。
       创新大健康产业模式 形成特色品牌优势
       大健康产业模式必须符合康养企业产业定位和使命担当,要用差异化定位、特色化打造、高质量运营来形成鲜明的品牌优势。一是机构式康养、居家式照护、民宿式旅居。着力构建医养、康养结合的机构式养生养老体系,实行全天候吃穿住用、康复保健全程服务,体现医疗级护理、定制化伙食的专业机构组织服务,体现居家的舒适、安逸、个性关怀,体现民宿宾馆式的居住、秘书式的服务,让居客入住不孤独,康养有保障,心情能放松,生活很悠闲,真正感受到如家一般的温暖。二是智能化管理、专业化服务。要以老龄化社会为立足点,按照“适老化”理念构建复合型康养社区,提供全龄化人口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以新技术新载体为抓手构建智慧社区。三是康养结合、医养结合、文旅结合。康养项目应以“健康”为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康养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度假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努力打造观光的田园、旅游的乐园、康养的家园,形成生态环境较好且宜居宜游的特色小区、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