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大健康!逐浪大健康产业新蓝海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大健康产业将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市场前景一片向好,势必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近几年,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及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我国的大健康产业正在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4.48万亿元。据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会长姚军介绍,预计到2025年,我国大健康产业将达到17.4万亿,到2030年将达到29.1万亿元。由此可以判断,大健康将是我国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也势必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6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未来要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规划纲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这标志着大健康产业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健康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入实施“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健康中国”作为我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并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全面部署。我国大健康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机遇。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科技赋能一些大健康产业领域,包括公共卫生大数据、疾病快速诊断、远程医疗、识别诊断、药物研发、康复治疗等,使得健康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利用更加精准和高效,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诊疗水平,改善了就医体验,拓展了大健康产业的服务疆域,降低了服务成本。可以预见,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科技将对大健康产业影响深远,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目前布局大健康产业的主要有三类企业:一是以国药集团为代表的医药健康领军企业,主要围绕原油核心业务打造大健康产业生态,完善产业整体布局。二是以万达、保利、复兴为代表的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行业红利逐渐消退的情况下,力图通过合作、并购、自建等方式快速进入大健康领域,抢占未来发展先机。三是以腾讯、百度、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希望将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大健康产业相融合,打造新兴领域。这些企业巨头在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总的来说,在看到大健康产业繁荣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大健康产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首先,随着大健康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健康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随着大健康相关数据的不断积累和应用,如何保障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也成为一大挑战。最后,尽管新兴科技为大健康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突破,也是摆在大健康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