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医药大健康稳步发展,海翔药业等药企蓬勃前行动力足

医药大健康稳步发展,海翔药业等药企蓬勃前行动力足

时间:2020-02-17

       截至2020年2月14日,据Wind数据统计,A股上市药企中共有193家医药生物企业披露业绩预告。其中,预增和略增的共100家,预减和略减的有34家,整体医药行业发展情况较为乐观,稳步向前。除此之外,海翔药业为首位,也是唯一一家目前已披露2019年年报的A股上市药企,年报显示,公司在2019年实现净利润7.71亿元,同比增长27.40%。值得提及的是,此次海翔药业将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共计分红约4.67亿元,占2019年盈利的60.55%。2月份是年报及季报的窗口期,海翔药业良好的业绩和高比例的现金分红,着实为医药行业在2020年争得了一个好开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贯穿了整个春节假期,并延续至今,国家各项政策、资源均向病毒的防控防疫方面倾斜,各类医疗物资和援助也在持续抵达重点疫区。受疫情影响,资本市场方面,医药、大健康行业受到资金追捧。节后10个交易日(即2月3日至12日),在A股28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医药生物指数以5.41%的涨幅位居第2位。政策方面,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随着《方案》的不断更新和优化,相关用药涉及的企业短期内业绩可能将大幅提升。同时,在全国动员抗击疫情的情况下,医药产品及相关防疫物资的需求被加速扩大。医药、大健康行业公司作为防疫战线的支持者,在防疫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放眼与疫情关联紧密的医药大健康行业,近年来随着医改的纵向推进,“两票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医保控费”、“限制辅助性用药”等影响医药行业的重磅政策不断出台,行业在经过前期较大回落后,表现迎来回暖期。目前中国药品市场格局中,中国特色的中成药和仿制药占比近90%。未来创新药的整体市场份额会逐渐提升,但中短期内,仿制和仿创仍是主流。

  仿制药企业发展面临新挑战

  仿制药市场的洗牌正在进行,在此过程中,具有成本优势的原料制剂一体化企业将占据先机。国家开展的药品一致性评价,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主要是为了实现原研药和仿制药充分竞争,通过带量采购,以量换价,完善药价市场形成机制,促进药品降价提质,实现医疗保障减负增效。2019年7月12日,国家医保局组织召开了“4+7集采扩面企业座谈会”,本次座谈会确定了集采进行全国联动,体现了国家对第一次带量采购结果的认可和2019年医改重要任务的进一步推进,再一次表明仿制药降价趋势不可逆转,未来仿制药企业将会进一步挤掉价格泡沫。

  在此趋势下,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特色中间体及原料药出口业务的企业之一,海翔药业的培南系列、克林霉素系列在规模、质量、技术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市场优势。其中,培南系列是公司医药产品中最大的一部分,产业链相对完善,且具有成本优势,另外公司在19年底完成了中间体和美罗培南的扩产,使优势品种得到不断增长。另外,海翔药业已进入多家原研和品牌仿制药企业的供应商体系,在国内市场与制剂企业联合申报一致性评价的合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如此看来,就仿制药不可逆转的降价趋势而言,海翔药业有较好的生产控制力优势,受市场变动的抵御性较强,抗风险性较高,为公司长足稳定地发展提供了优质动力。

  原料药为药物生产成本的关键性因素

  原料药作为医药产业链的上游,不仅是药企生产板块的重要一环,也是保障药品供应、满足人民用药需求的基础。为进一步推进原料药产业绿色升级,助力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原料药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为《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产业结构更加合理,采用绿色工艺生产的原料药比重进一步提高,高端特色原料药市场份额显著提升;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原料药基本实现园区化生产,打造一批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随着《意见》的逐步推进及落实,将进一步助力原料药产业绿色升级,助力医药行业向高质量发展,为相关性较大的药企带来更大的机遇。

  由此看来,《意见》对本就具有较大原料药供应商优势的企业,如海翔药业,将起到了进一步促进作用。

  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开发特色原料药工艺,以质优价廉的仿制药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基础医疗健康需求。海翔药业原料药生产场地多次通过美国FDA、欧盟EDQM、日本PMDA、澳大利亚TGA、中国等官方的GMP检查,2017年10月川南厂区以零缺陷通过美国FDA的现场检查。在特色原料药业务基础上,公司积极拓展新的机遇,利用自有优势向制剂方向延伸,建有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线并通过了欧盟和中国官方的GMP检查,且2018年8月再次通过了欧盟GMP检查,是国内少有具备制剂出口欧盟资质的企业。除海翔药业外,在原料药板块同样有较好表现的还有创新药逐步强化的海普瑞及原料制剂一体化具有规模效应的华海药业。

  值得一提的是,海翔药业除医药业务板块外的染料业务品种独特,染料产品中活性艳蓝KN-R是公司主打产品,占据全球60%市场份额。随着公司染料扩张后的产能落地,将大力推进公司业绩进一步增长。

  稳中取进,医药大健康发展前景依然可期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发展医药大健康行业的文件法规与举措,为其发展提供了立体化政策支持与财力支持。我国化学药仿制起步,经历了从普药到难仿药至如今创新药的过程,而新药研发的难度和投入在持续提高,一款新药的诞生需要长达五六年甚至十年的时间,花费数十亿甚至几十亿美元。随着国内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以及保健意识增强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医药大健康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增长。企业若想在创新药方面有所造诣,那么承接更多优质CDMO/CMO项目、整合国际仿制药资产资源,全力保障及巩固仿制药和原本公司业务的持续发展动力,则是必不可少的战略环节之一。稳中取进,以此为创新注入充足的发展活力。

  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严肃的健康教育课,让我们把视野再次拉回到医药大健康行业上,除上述分析外,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等国家政策的相继发布,业内人士认为,医药大健康属于典型的成长型行业,且国内外历史经验均表明,行业优质企业值得长期投资,并可持续获得超额收益。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疾病谱转变等因素将不断推动医药大健康行业的快速增长,并随着时间的演绎,不断催发新的重点投资领域,具有长期利好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