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恪大健康:一场对武汉的线上驰援
金恪大健康:一场对武汉的线上驰援
时间:2020-02-26
对那些被疫情阴影所笼罩的人们而言,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云诊疗”,让他们感受到了千里之外的阳光1月22日,武汉宣布封城,家在武汉的王占超(化名),在封城的当天开始感觉浑身酸软乏力。虽不发热,但已经被疫情折磨的精神恍惚的他感觉自己“可能会有状况”。然而,此时的武汉各大医院已经人满为患,于是他连夜开车跑了武汉三家大药店,各种感冒药、退烧药买了一堆,但是几天之后身体状况反而越来越差,“全身虚弱无力,连路都不想走”。
除了像王占超这样患有日常性疾病的病人之外,还有求医无门的慢性病患者。
陈亮(化名)的母亲患有血压高,需要长期服药,但到附近的社区医院询问,到了才知道,所有相关药品已经售罄,而且院内大部分医生护士也都上了抗疫一线,无法提供任何诊治。而此时,如果把体弱的母亲送去大医院,又担心交叉感染,走投无路的陈亮近乎绝望地发了一条朋友圈“谁能来救救我妈?”
和他们一样,在疫情和封城煎熬下的武汉,还有很多患有普通疾病的人,陷入求医无门的困境。不少慢性病患者无法及时用药、又不敢去医院,陷入了两难困境。
但同时,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和漫长的抗疫战争,也给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大健康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云诊疗”、“在线心理训练营”也给了很多像王占超、陈亮一样被裹挟在疫情巨浪中的无助者以希望。
2003年,正是非典对全中国的“突然袭击”,有力推动了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企业的大发展。而在互联网产业已经高度成熟、丰富的今天,在线诊疗、在线心理咨询、在线心理训练等业务也借助抗击疫情的契机快速崛起,帮助各种患者以及有心理援助需求的人们。
对那些被疫情阴影所笼罩的人们而言,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云诊疗”,让他们感受到了千里之外的阳光。据统计,2020年春节期间,互联网“云诊疗”领域独立APP日活最高峰达到了671.2万人,最大涨幅接近160万人。
“云诊疗”即使用线上诊疗、咨询及课程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身体及心理的治疗、调试。中国日臻成熟的互联网产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得应抗击疫情需要而大量上线的“云诊疗”、“云看病”平台能够迅速“投入战斗”,并发挥巨大优势。
金恪集团医养事业部总裁张柏林向记者表示,此次抗疫期间发挥重要作用的“云诊疗”并不是一场“无准备之仗”,而是中国互联网和医疗行业在多年积累和探索的基础上,迎来了新冠疫情这一引爆点,实现了迅速崛起。
看不见的“线上战场”
在对凶猛疫情的抗击中,全国医疗精英力量从四面八方汇聚武汉,打响一场伟大的“病毒阻击战”。无数优秀的医疗工作者放弃与家人的团聚,毅然投入抗疫一线,演绎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但与线下的伟大战役同时打响的,其实还有一场看不见的“线上战役”——互联网医疗在此次抗击疫情战役中起着极大的辅助诊疗作用。
1月20日,早在武汉封城前三天,平安好医生就在第一时间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指挥中心以及专门的医学专家组,在线上开通新型肺炎问诊专区,由医学专家小组进行7*24小时实时答疑。平安好医生还与56个省市地方政府展开了密切合作,提供新型肺炎实时在线问诊义诊的服务,开通了各省市的抗疫义诊专线。
同时,金恪集团也组织技术团队和专家集中攻关,并以整合医学为基础,以线上“云诊疗”为主要方式,开通了针对新冠肺炎的专业线上医疗服务,包括免疫力筛查、线上问诊、以及针对六种疾病促进免疫力提高的心理、中医、西医、自然疗法综合方案。
因此,张柏林表示,每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同时也是行业成长的黄金机会,十七年前的非典疫情使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发展。而此次疫情可能成为“云诊疗” 等互联网医疗和整合医学崛起的契机。
与此同时,“云诊疗”也获得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卫健委多次发文,鼓励开展互联网诊疗进行疫情防控,要求针对发热患者组织呼吸科、感染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及全科医生开展互联网诊疗咨询,从而精准指导患者有序就诊,缓解医院救治压力。鼓励人们首先借助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咨询问诊。
给其他患者以阳光
“让我们走在一起,为同一个幸福梦想而奔腾。你们先行一步,我在疫区照应。空间不一,时间相同。你若发声,我必回应。此时的同事们,鼓足干劲,我们携手战胜疫情。此时,虽相见时难,那就道一声好好工作,彼此珍重!”——这是封城之后就被困在武汉的王占超在复工后给北京上海的同事们写的一首诗。
由于武汉医疗资源全部向新冠肺炎倾斜,同时人们也害怕交叉感染、不敢去线下问诊,导致很多患有慢性病甚至在疫情压力下产生心理障碍的其他患者无法及时就医。
困在武汉的王占超,在公司复工之初并没有上述诗句中的阳光心态。身处疫区风暴核心的他,承受着其他同事无法理解的心理压力。公司在2月初复工后,看着朋友圈中其他同事的“复工秀”,王占超心中有种莫名的孤独和压力:职场竞争机遇的丧失、自己复工的遥遥无期、身体各种不适的担忧猜测…对普通人来说只是小问题、小困难的事情,在他的心理被无穷放大。
母亲患有重度高血压的陈亮在朋友圈发了“谁能来救救我妈?”之后,经朋友帮忙,寄送了部分药物,但目前家里的药也只够再维持一周。同时,目前同样急需的是与医生沟通病情。但在疫情期间,医院门诊停诊,只有急诊开放,这样下去,陈亮的目前面临断药断诊的境地。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统计,中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为2.9亿,死亡率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
专家指出,慢性疾病虽无新冠肺炎较强的传染性,但患者人数多、病情延续时间长、病因复杂,因此除了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还需要保持医患之间的交流,随时根据患者症状进行用药的调整。
而诸如王占超和陈亮母亲这样的患者,在疫情阴影笼罩下的武汉,却难以获得希望的阳光。如何能在这一特殊时期,让非新冠肺炎的其他患者也能得到及时诊疗?
张柏林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以“物联网”、“互联网”为基础、以“整合医疗”为主要技术的一套“预防-治疗-康复”闭环。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云诊疗”体现了它的便捷性和专业性。
以金恪医养大健康的“云诊疗”服务为例,针对感染危险性较高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人,金恪开通了心理调适线上辅导课程,使用文章和讲解视频结合的方式进行辅导、线上免疫力筛查,开发了专门针对这三类高发人群加健康人群的预防产品,并安排值班咨询师进行线上一对一的心理咨询。
通过“云诊疗”,原本复杂的诊疗程序变得简单。陈亮为母亲选购了金恪的网上中医问诊、心理健康咨询、高血压膳食指导和高血压运动指导几个线上项目,成功让母亲在目前缺医少药的状况下得到了专业的中医诊疗服务。
王占超则通过线上预约,申请了金恪一对一的心理视频咨询。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他和一群身在武汉,具有类似心理状况的朋友们还建立了一个互助微信群,由金恪的心理咨询专家来主持,大家可以在群里随时表达自身情绪感受,获得专家和其他朋友的帮助,也可以互相鼓劲加油。
同时,他还和几位微信群的朋友一起报名了金恪的线上八段锦-太极拳为核心辅导课程。“7天沉浸式课程,感觉心理更加宁静、身体变轻,呼吸也更顺畅,不会像以前总想着自己会不会感染,老觉得肺上压着个大石头。”状态大大改善的王占超,开始以更加平和的心态期待着隔离结束后,他可以重返工作岗位,并已经开始通过线上形式积极投入工作。上文中的诗句,就是他心态的写照。
另一头,金恪医养大健康的负责人张柏林正在埋头整理数据,梳理研究此次疫情对“云诊疗”这一创新形式的巨大意义。他认为,“云诊疗”正在改善人们的就诊环境,和互联网、物联网、预防、康复在居家、社区医疗中的重大意义,此次疫情像是一剂催化剂,为互联网医疗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场医疗领域的变革给以后更长远的发展带来了启示和指引。
未来,随着各项技术的成熟,可以让人们家庭内部,智能硬件实现互联,通过用户健康数据上传到后台,可以进行健康大数据分析。对疾病、流行病进行基于个人健康的预测。“本着让老百姓受益的最终目标,一场巨大的变革正在酝酿,”张柏林说。